close

  來論
  近日,教育部下發了《開展規範辦學行為督查情況的通報》,上海虹口區某小學因“該校每天佈置大量的抄寫作業,有學生往往做到深夜還不能完成,睡眠嚴重不足,體育和活動課有時被語、數、英等科目占用”原因,被教育部通報批評。
  溫故而知新,要鞏固所學知識,作業不可缺少,但是過猶不及,學校需要科學安排學生作業量。尤其在中小學階段,作業過多,不符合少年兒童身心成長規律,甚至會壓抑其爛漫天性。讀書學習固然是人生歷程必經階段,但少年兒童天性自由、追求快樂,除了學習,更應該擁有無憂無慮的童年。作業過多,必然消耗太多時間,致使休息鍛煉不足、沒有時間玩耍,快樂童年如何談起?全國人大代表、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小學數學教研室主任吳正憲曾呼籲,要“給孩子做夢的時間”。一旦將玩耍時間都交給了作業,孩子們哪有時間看月亮、數星星、疊紙船、放風箏?怎有精力“做夢”放飛夢想?
  況且,從小學到大學,求知學習是一個漫長過程,中小學只是打基礎階段,此時應著重培養孩子們學習興趣。過多作業會抑制他們學習主動積極性,將導致學習興趣喪失,對完成從小學到大學學業非常不利。
  為學生減負及實施素質教育喊了這麼多年,然而不少地方明裡暗裡仍然按照應試教育老一套行事,主要有兩點原因:很多地方仍未擺脫分數指揮棒以及應試教育教學評價模式的控制與影響;一些學校與教師教育觀念滯後,認為只有讓學生接受大量作業訓練,才能提高其成績,才是對他們負責,否則就是對學生“放羊”,在誤人子弟。
  將孩子們從作業包圍圈裡拉出來,既需要教育主管部門改革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並促使它逐步落地生根,讓教師與學生都能從“唯分數枷鎖”中解脫,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廣大教師積極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避免“好心辦壞事”推波助瀾。
  如此,教育部通報批評一所小學作業太多,意義重大。從開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減負萬里行”活動,到今年秋季中小學教材中超標內容刪除,直至目前教育部對“作業過多”學校的批評,讓我們看到了教育部門推進素質教育的堅實步伐。中國教育朝著契合學生成長規律的方向邁進可以期待。塗啟智(廣東 公務員)
  (原標題:教育部批評作業太多的可貴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l74tlmzs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